澳门威斯尼斯人娱乐9499(中国)主页

  深渊科学技术项目的灵感来自于“蛟龙号”。“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和7000米级海试过程中邀请海洋科学家参与海试过程,充分挖掘了每个试验潜次的科学价值,让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体会到了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结合的好处。另一方面,从2010年美国纪念人类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挑战者深渊”50周年的纪念专刊中了解到了深渊科学与技术是海洋领域最前沿的科学与技术。因此,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结束后,具有国际视野的海洋地质学家、也是助蛟龙号项目成功的幕后英雄、“蛟龙号”海试技术咨询专家组组长、海试现场验收组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科学家丁抗博士给科技部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对比目前国际上能携带科学家的载人潜水器,唯有蛟龙号能够在属于所谓HadalDepth(海斗深度,指6000-11000米的深度区间)的   6500-7100米深度段进行科研作业,而这样的深度具有极为特殊的生物活动,但是我国科技界拥有的这个独一无二的深潜优势估计将在3-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丧失;这次的海底作业表明,蛟龙号7000米海试的下潜区域是一个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的地点,它紧挨挑战者深渊,具有丰富和明显的生物与地质活动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得到所属国密克罗尼西亚政府的支持。建议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深渊科学研究项目和计划,在3年内组织科考航次,重返马里亚纳海沟,在这次7000米试验区进行科研下潜。以此开创我国尚未形成的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并在这一深海科学的最新前沿领域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以获得重要和最新的发现及成果。这是我国深海科学界领先前沿领域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的负责人和第一副总师,崔维成博士觉得这个建议是非常具有远见的,但就他个人参加蛟龙号项目的经验判断,靠我们现有的科研体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否能抓住还存有疑问。但即使抓住了,对于深渊科学来说,只到达7000米,只能是刚起步,不足于确保科学和技术领先,因为国际上已有几个着陆器和美国一台“海神号”无人潜水器(AUV/ROV复合型)可以到达万米海深。如果真要领先,我国也必须要尽快搞出能进行全海深(11000米)的科研调查装备。
  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对海洋科学甚至地球科学的完整理解十分重要,对地球生态、全球气候、海洋环境保护、地球生命起源研究、地震预报等领域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能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国家是不可能多的,中国在7000米级的蛟龙号基础上更进一步,确实是抢占这一科学和技术至高点的最佳时机,无论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还是给全人类造福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崔维成博士遂决定辞去他所担任的各种职务,选择依托上海海洋大学,重新招聘新的团队来开展深渊科学技术项目。
  为什么不能利用已有丰富经验的蛟龙号团队而需要重新招聘新的没有经验的团队来发展深渊技术?这是因为我们在“十一五”时的认识局限以及当时所面临的蛟龙号不能海试的局面,科技部的“十二五”计划中没有列入进一步追赶先进技术的项目,而是把载人潜水器的重点放在补基础的“国产化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上,再加上未来3-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试验性应用和蛟龙成果的总结申报,这三件大事均集中在蛟龙号研制团队身上,“十二五”的研制项目估计要到“十三五”末才有可能完成。因此,等到蛟龙团队把已经承接的项目完成后再启动第三代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立项论证,则最早要到“十四五”中期才能启动这一研制项目,与现在相比又要耽误十年。
  为了加快我国深海高技术的发展步伐,立即启动第三代载人潜水器的可行性论证和主要关键技术的攻关,主要的障碍是研制队伍的问题。其次,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主要价值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第三,在初期几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不大可能立项支持,团队的运行经费可能需要依靠民间资本,而高校拥有很好的校友资源。因此,本项目负责人遂决定依托国内某个高校重新组建新的团队,争取在“十三五”开始之时能进入科技部的“863”重大专项,到“十三五”末与4500米载人潜水器同步研制出来。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我们抢到了追赶国际深海高技术先进水平的黄金十年。
 “蛟龙号”研制成功只是让我们挤进了深海高技术最发达国家的俱乐部,但我们的真实技术水平与最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如果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搞出来,则中国将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海洋高技术强国。只有赢得强国地位后才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平等对话和合作的机会。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全面发展我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因此,期望通过关心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全国同胞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在10年内搞出一个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内容包括一条千吨级的新型科学考察船,船上除了基本的实验设施外,配备的特殊装备是数个万米级的着陆器、一个万米级的AUV/ROV复合型无人潜水器、一个万米级的HOV/ROV复合型潜水器,可无人,也可1人下潜,最多可以2人下潜以及多种先进的作业工具。这样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深海科学和深海技术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深渊科学技术项目的奋斗目标,是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第一期目标。待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建成后,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需要招聘更多的海洋科学家,发展多个方向的海洋科学。